【建筑设计】LAC STUDIO 建筑&城市设计专题课来袭教你如何突破思维固化圈丨MP4丨8.25G 27节

【建筑设计】LAC STUDIO 建筑&城市设计专题课来袭教你如何突破思维固化圈丨MP4丨8.25G 27节-壹书网
【建筑设计】LAC STUDIO 建筑&城市设计专题课来袭教你如何突破思维固化圈丨MP4丨8.25G 27节
此内容为付费资源,请付费后查看
$49.9
限时特惠
$2499
客服QQ:2364327947
付费资源
已售 16

01.jpg

建筑与城市设计

海外系列专题课

在设计初期,很多同学都会有这些困扰:

大师的创意都从哪来?

好图就在眼前,我却没有思路。

别人逛个街就有idea我却绞尽脑汁都想不出来?

随处可见的创意点怎么与设计相挂钩?

……

而以上的种种问题,归根结底都是因为

缺少灵感

一个好的项目除了能代表创作者的技能水平,更是他对待设计与生活的思考和情趣的再现,而这些与无限发散延申的思维是分不开的。受到教学体系差异的影响,许多同学都存在着设计思维固化的问题,在面对如何做出一个好设计时,网上鱼龙混杂的信息又无法对的作品进行全面精准的解读,即便是看过很多作品,却依然因为创意问题焦头烂额。

基于此,我们推出《 LAC STUDIO Foundation Lecture Series 》专题课,涵盖建筑、景观、室内与空间三大设计学科。从创意思维出发,带你一起在经典案例与先锋作品中找寻灵感。

0 1 LAC Foundation Lecture Series

《LAC STUDIO Foundation Lecture Series》 专题课是LAC STUDIO全新开设的讲座类系列课程,我们邀请毕业于海外设计类名校(哈佛、MIT、UCL)等的毕业生或就职于各大设计事务所的设计师在平台进行授课,解决学生的痛点需求。

本次专题课将从项目出发,对建筑与城市设计的专业项目按不同标准分类,细化知识,将经典案例与先锋作品拆解分析,让学生通过案例的讲解了解到此类项目的研究背景以及知识点的运用。我们倡导回归设计本身,把主要的精力集中在对思路的探索与表达上,通过对不同类型项目的解读和剖析,进一步巩固大家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同时对于申请作品集的项目制作逻辑以及项目的选择有更清晰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帮助大家开拓视角,发散思维,以完成更高质量的作品。

0 2 课程特点

| 四种设计理念 |

课程从四种设计理念为出发点:

1. 讨论社会热点,反映社会问题:不同的社会背景与群体矛盾映射出多种城市空间的问题,同时科技与社会的进步引发人们对未来生活的无穷畅想,通过拓宽社会认知、深入理论探讨以及跨学科引入,带领学生理解具有社会属性的空间是如何建立的;

2. 结合周边条件,挖掘场地特征:通过探讨建筑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的关系,学习如何提取自然条件与人文特征等关键要素,融入新技术与现代化的设计手法,从而避免无目的性且与设计脱节的场地认知,让空间语汇反映设计者对场地的态度;

3. 打破固有布局,重构空间组织:建筑空间作为人与社会、环境的连接,前两部分着重于建筑与社会、自然、城市的讨论,而后两部分,更侧重于探索建筑与人的关系。在科技迭代与认知更新的人类社会,人的活动与需求也在不断地发生改变,通过对人的活动、功能需求的理性分析与合理假设,探讨如何于传统建筑命题中嫁接新的功能空间,提出新的活动组合模式;

4. 提取抽象元素,转译空间语言:设计的理性分析、空间的系统组织,往往让设计者忽略了人的感性认知。本节将空间回归到人的感知,通过对情感、艺术、抽象理论等转译成设计语汇,通过空间元素的利用营造氛围,试图让空间成为人感知艺术与哲学等抽象概念的载体。

| 九大专题四大门类 |

涵盖讨论社会热点、挖掘场地特征、重构空间组织、转译空间语言在内的四大门类;九大专题:激活城市空间、新型聚落、与自然共生、城市文脉、复合功能、重塑活动形式、特殊功能、抽象转译、理论再读共计27节专题细分课程。

此次专题课旨在让学生打破传统建筑与城市设计中,单一功能导向的局限性,将西方教学方法通过不同专题的剖析、案例归类、讲解和逻辑推演的思维训练,了解西方的创造性教学。希望这次课有助于拓宽学生的学术认知,让学生理解,除了满足基本的功能布局、流线、结构等普适诉求的同时,在学术深度与学科前沿的层面上,建筑与城市设计还具有更多维的讨论空间。

| 全程直播+实时解答+课后复习 |

本次专题课程全部为直播课程,在每次课程讲解完毕后将有20min的答疑时间,导师将会对提出的疑问进行实时解答;报名后学员即可加入【建筑与城市设计专题课】专属社群与导师及其他学员在群内进行讨论交流;课程结束后,我们还会提供录屏供学员观看复习。

0 3 课程介绍与安排

课程涵盖讨论社会热点、挖掘场地特征、重构空间组织、转译空间语言在内的四大门类;九大专题:激活城市空间、新型聚落、与自然共生、城市文脉、复合功能、重塑活动形式、特殊功能、抽象转译、理论再读共计27节专题细分课程。

「 课程框架 」

02.jpg

「 专题一:激活城市空间 」

城市发展、新旧交替、冲突、反思

社会演变的过程中,由于城市或地区之间发展不均,甚至是极端事件的发生,引发新旧城市空间的矛盾,从而导致对原住民的压迫,造成被遗弃的消极空间。

政治经济是如何拓展城市空间的讨论范围,反过来,空间设计能如何积极地介入城市发展?新旧交替的时期,如何评估空间的价值,应该推倒重建、有所保留还是原地修复?

基于社会视角,探讨如何应用建筑理论与研究方法,重新激活城市边界、废弃工业区、乡村、城中村、战争区域等城市消极空间。

基于当代政治经济发展,从社会学视角了解“边界城市”新议题。从案例出发熟悉目前世界的边境城市设计概念,启发有关于未来边境问题的设计手法。

04.jpg

不是每个城市都有必要的手段将其棕色地带和废弃工厂变成文化设施,针对工业遗存如何有效延续其独特文化符号?改造,亦功能置换,是否有新的模式是适用于旧时的工业区域,又是如何激活城市空间?

05.jpg

快速城镇化的影响,导致乡村没落成为主要现象,乡村被城市化之盖住了光辉,乡村激活成为建筑与城市设计学科讨论的热点。根据人口老龄化和人口流失对“空心村”进行评估,探讨如何找到人口回流的关键点。

06.jpg

建筑与战争即新旧的辩证关系,从不同角度看待战争造成的影响,会导致对城市不同的修复手段,包括恢复、新建与变形。基于此,探讨形体重组、轮廓变异与材质做旧的设计应用。

「 专题二:新型聚落 」

生存与生活、集约化、适应性

“聚落是人类聚居和生活的场所,是人类有以是开发利用和改造自然而创造出来的生存环境。”

截止2020年4月14日,全球230个国家人口总是已达7,585,204,179人,应对人口规模的膨胀,需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与社会资源才能提供足够的生存空间。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筑与城市空间如何应对人口增长,一直是热门的探讨话题。

过去柯布西耶、Archigram、Superstudio、新陈代谢派等建筑师与团体都有过对人类居住形态的探索与设想;随着科技的发展,过往如同科幻电影般的对生活方式的设想,已逐步成为现实。

基于前人的理论研究与对未来技术的应用,将从探索生活模式、学术理论的现代发展、3D打印技术的应用等,挖掘人类聚落新的可能性。

07.jpg

步入存量房时代,未来以“旧楼改造,存量提升”的“楼宇经济”模式。集合住宅不仅是对居住单元模块的开发,更多的的是对新的居住、工作、交往等生活模式的探讨,更加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的居住模式。

08.jpg

社会的快速发展影响着人类对居住形态的想象,基于建造技术的发展,建筑师们提出各种巨构建筑的设想与研究。集约式的巨构建筑能最大程度地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与降低生活的成本,其功能的混杂,使其成为一个可控的微型城市。将从学术研究与案例出发,启发有关于未来聚落的设计手法。

09.jpg

接触建造技术-3D Printing,同时了解下如何通过看似不可能应用在建筑领域的技术与建筑设计进行结合,开拓建筑未来的视野,让内心对整个行业有更辩证的认知。

「 专题三:与自然共生 」

界限、可持续、材料、环境分析

随着社会形式的改变,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发生着变化。建筑保护着人类免受自然灾害的侵袭,即便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建筑也能提供相对安全的生存环境;于此同时,人类利用建筑空间不断地侵占土地、消耗自然资源。

人与自然如何共生,将从环境、地域、可持续技术利用等方面讨论建筑空间设计的介入。

通过对“批判的地域主义“的解读,探讨人与自然的“界限”,并通过案例的讲解分析地景设计的设计思路。

通过讲解能源、社会、建筑形式的关系,引入建筑,特别是摩天楼如何超越碳基能源,以及可持续发展建筑的设计手法。

通过对极端气候条件下对人类生活空间的影响拆解,让学生认识到不同的环境下的生存需求,材料、建造技术如何应对,以及利用有限空间尺度内满足人类居住要求的微设计的设计手段。

「 专题四:城市文脉 」

人文、肌理、历史延续、社会价值

城市学家芒福德曾说,城市是文化的容器。任何一个城市的形成,都有着其区别于他者的文明与文化属性,形成特殊的人文环境。

而建筑物往往能成为一个地区文化的载体:从城市的角度,建筑物特别是公共建筑,能成为文化展示有力的符号;从民众的角度,他们有机会能从中找到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感。

从文化提取、历史延续、城市肌理等方面切入,探讨建筑空间如何反映城市文脉。

13.jpg

通过对设计手法的总结,讲解如何采用类型学方式分析当地历史建筑、分析当地建材建造、重要文化空间氛围,以及如何提取当地传统建筑在立面和室内形制上的关键符号,以当下合适的材料和现代形制复现传统氛围。

14.jpg

旧建筑具有历史价值,而对旧建筑的更新是对历史的延续,通过对建成案例与先锋案例的分享,从不同的角度深入解读设计师如何拥抱旧建筑“奇怪”的特征。

城市肌理直接反映了一座城市的结构形式和类型特点、生活在其中的人们的历史图式、城市所处地域环境的文化特征。通过对经典案例、现代案例与概念性作品的讲解,归纳建筑与城市肌理的不同的关系,并总结常用的研究城市肌理的方法。

「 专题五:复合功能 」

混合性、灵活性、公共、私密

功能混合的建筑是追逐经济利益的产物。土地价值的增长与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同时考虑到满足当代人多样的活动与多元的需求,催生了以功能混合为目标的建筑开发。

建筑内部多种功能要如何兼容?巨大的建筑体量与城市界面之间的关系要如何处理?将通过对高层与综合体建筑的深度解析,探讨复合功能如何界定活动界限。

16.jpg

都市中心昂贵地块催生的高层项目就往往成为城市复合模型的探索实验体。不少国际高层季赛都呈现出多功能复合的微缩城市特点。通过案例的讲解,如何建立高层内部功能混合的逻辑以及研究高层各段形体与城市的交互关系等。

17.jpg

通过对城市综合体的设计探讨,利用模糊建筑边界的设计打破单一的理性空间,创造多元化、多层次、复合性的使用空间,来反映人的活动与空间组织关系的内在机理。

「 专题六:重塑活动形式 」

体验、行为模式、场景、重置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的活动需求发生改变,探讨人的心理、行为模式与空间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创造具有人格化与可识别性的建筑空间。人的行为具有一定的规律,而建筑空间能引导人的活动方式。不同的群体划分,包括年龄、性别、兴趣、职业等都左右着设计师对行为活动的思考与研究。

本专题从幼儿园、沉浸式剧院、图书馆三种建筑形式出发,探讨当代人们的需求变化与空间创新方式。

18.jpg

本次课程将从自然化,复杂化,小型化,地域化和预制化五个方面出发,通过实际案例的介绍和同学们分享新时代幼儿建筑设计不同的发展方向,开拓同学幼儿建筑设计的思路并强化对于幼儿建筑设计常用手法和策略的掌握。

19.jpg

浸没式剧院的设计重点从普通剧院设计的技术性要求转变为设计师本人对戏剧的理解,因此在功能排布上更加自由;但是反过来需要设计者对空间的戏剧性有独特的个人思考,所以需要设计师有很强的自主性。通过设计浸没式剧院,学生可以学习如何进行跨学科的研究型学习,如何把戏剧故事提炼和转译为建筑空间,以及如何构建叙事性作品的设计方法。

20.jpg

随着时代的发展,图书馆行为模式也发生着变化:从藏书到借阅到如今关注多元化的体验。具体来讲,功能重置、结构变化、场地区位都会影响着图书馆的空间与内在行为模式。通过案例从这三方面深入讲解设计思路与策略。

「 专题七:特殊功能 」

人性、符号、体制、特殊性、专业性

法国哲学家米歇尔·福柯提出了“异托邦(Heterotopias)”的概念-“镜子像异托邦一样发挥作用,因为当我照镜子时,镜子使我所占据的地方既绝对真实,同围绕该地方的整个空间接触,同时又绝对不真实,因为为了使自己被感觉到,它必须通过这个虚拟的、在那边的空间点。”

具体来说,“异托邦”是现实社会里,在显示社会各种机制的规划下,或社会的成员从思维想象的形式所投射初的一种空间。在这个空间里的,是正常人眼中的需要治疗、规训的群体,在这样相对具有很强目的性与特殊性的空间,反而能剥离盘根错节的社会现实,投射出社会的本质。

通过对法院、监狱、医院这几类特殊建筑的解读,探讨人性、权力、阶级之间的随着社会进程的关系转变,并深度剖析建筑功能、流线、空间等是如何反映社会机制的。

21.jpg

通过分析司法实践与建筑的对比,展开文本、符号与建筑的关系。当代法院建筑随着社会制度的转变而发生改变,从法院功能与司法机制、法院流线与司法安全等级、法院立面与司法象征三个方面拆解司法建筑的设计,并基于心有基础设施的发展,对未来司法建筑做出设想。

22.jpg

从对历史、人性、自由的沉思出发,以建筑的方式探究社会对人性的尊重和宽容的界限究竟应该在哪里。日渐急剧加快的社会进展过程中所曝露一些社会生活中的矛盾点,阶层利益相关的矛盾点,都可或大或小压缩于一定规模尺度的空间以一定的规划或建筑的视角去迎合缓解矛盾。以监狱建筑为母题,解构“监狱空间”的元素以及讲解如何通过对问题的深度思考,重新定义和重组监狱空间。

23.jpg

自2019年底武汉爆发肺炎疫情以来,作为一个建筑设计师,尤其是在医疗建设这个方面,我们开始思考未来医院作为日常必不可少的基础建设,疾病爆发时的核心治疗场所,与病毒死亡争分夺秒的重要战场,应该怎样继续深化和净化,以备不时只需。

 「 专题八:抽象转译 」

情感载体、氛围营造、光影、材质、构造

在建造技术快速发展,同时大数据对用户的刻画与全球化的审美趋同的影响下,建筑似乎逐渐成为基于数据分析,以视觉冲击为主要导向的快消产品。然而,触动人心的建筑作品,总有语言文字无法抵达的角落。空间中除了静态的视觉感受,还会感知到材质、温度、时间等,空间体验的细微错动影响着人的感受,甚至能触发人的情感共鸣。

从纪念建筑、纪念性建筑到叙事空间,特定的感情触发、空间氛围的体验到抽象的故事性,逐步递进探索人与空间的关系。

24.jpg

纪念建筑是情感和记忆的寄托,而非庇护所。纪念建筑空间如何能引发人对生命的思考与情感的共鸣,通过案例的设计讲解,归纳常用的设计手法(光的引导、室内外变化、标高变化等),以及总结图面表达如何展现建筑氛围,启发学生对纪念建筑的设计思考。

25.jpg

纪念性建筑不只是有纪念意义的建筑。它的范围十分广阔,以至于大半个近现代建筑史都位列其中。而建筑氛围作为人们感知建筑的重要途径,它的营造方式决定了我们能否以“纪念性”来定义一个建筑。通过对建筑大师的作品中建筑氛围与空间营造的解读,希望能引导学生正视不只是纪念性建筑本身,还有其背后的时代性与社会性。

26.jpg

讨论建筑的叙事空间这一选题,实质是对于这种解构和转译的设计方法论的探讨。在密斯看来,建筑最佳的处理方法就是尽量以平淡如水的叙事口吻直接切入到建筑的本质:空间、构造、模数和形态。建筑的叙事空间,如同电影的画面,小说的文字,绘画的笔触,作为一种叙事载体,通过构造、形态、光、影、材质、尺度等空间元素讲故事。

「 专题九:理论再读 」

学术、概念、新维度

系统的理论训练,有助于为阐释设计提供合理的逻辑。出色的建筑实践,除了创新的空间呈现,背后往往有着设计师独特的理论体系作为支撑。

通过对西方建筑学的经典理论以及当代创新研究,甚至是跨界的维度,讨论学术理论如何转译成具体的建筑语言?

27.jpg

当我们设计某种建筑形式的时候,我们不只是在乎它呈现出来的具体空间,还有它背后生成这一形式的逻辑及其内在合理性。此次讲座将会带大家解读在西方建筑学的理论教育里非常经典的涉及建筑形式语言讨论的文章,并且顺着大师的思路看看他们在实践中如何将他们提出的理论转化为具体的空间。

28.jpg

建筑生的设计出发点常来源于所受的限制(功能场地流线etc.),而教堂建筑作为轻功能而重体验的建筑类型,给建筑师提供创造自己叙事方式的机会。元概念是指超脱功能与形式的设计方法论,通过对该设计方法论的解析、设计方法的讲解、以及如何结合教堂特性,启发学生将抽象问题转译成建筑概念的设计思路。

29.jpg

基于当代多元化的建筑发展,非建筑和跨界的维度拓展了建筑学的边界,不同的视角切入拓展了新建筑维度。从理论和案例出发熟悉学习设计概念,启发有关于未来非传统建筑的设计手法。

0 4 项目示例

专题一 激活城市空间

30.jpg

31.jpg

32.jpg

“韩朝边境非军事化地区地下浴场竞赛”, 第一名: 穿越三八线(CrossingParallel(s))

STUDIO M.R.D.O, StudioLaM ( Jinhyun Jun, Minkyung Song, Kangil Ji);美国,纽约

专题二 新型聚落

34.jpg

Live Forever TheReturn of the Factory Proposal for a livingworking unité d’habitation for 1600inhabitants at the Balti Station area, Tallinn, 2013 © DOGMA

专题三 与自然共生

35.jpg

36.jpg

BanquetingPavilion, Restaurant Les Cols

RCR Arquitectes

 专题四 城市文脉

37.jpg

38.jpg

Zeitz MOCAA

Heatherwick Studio

专题五 复合功能

39.jpg

40.jpg

De Rotterdam

OMA

专题六 重塑活动形式

41.jpg

42.jpg

艺术教育中心庭院

Ifat Finkelman + Deborah Warschawski

专题七 特殊功能

43.jpg

44.jpg

Storstrøm监狱

丹麦法尔斯特

C.F. Møller

专题八 抽象转译

45.jpg

46.jpg

47.jpg

RODE HOUSE

PEZO VON ELLRICHSHAUSEN

专题九 理论再读

48.jpg

49.jpg

库哈斯毕设:逃离,或建筑自愿的囚徒

0 5 讲师介绍

课程的讲师均具有丰富的海外学习工作经验,学历覆盖全球顶尖的建筑&城市设计院校:(GSD)哈佛大学、康奈尔大学、(RICE)莱斯大学、(GSAPP)哥伦比亚大学、(Upenn)宾夕法尼亚大学、(UCLA)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USC)南加州大学、(UCL)伦敦大学学院、 (UAL)伦敦艺术大学、(TUD)代尔夫特理工大学、(RMIT)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米兰理工大学、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香港大学等诸多著名院校。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23赞赏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